使用奧林巴斯 CX33 顯微鏡觀察肝臟病理切片,可按以下步驟進行:
奧林巴斯 CX33 顯微鏡前期準備
切片準備:將肝臟病理切片從切片盒中取出,確保切片表面干凈、無污漬和破損。如果切片長時間保存,可能需要進行脫蠟和水化處理,具體步驟根據(jù)切片的保存狀態(tài)和實驗室常規(guī)方法進行。
顯微鏡調(diào)試:
接通奧林巴斯 CX33 顯微鏡的電源,打開光源,通過調(diào)節(jié)光源強度旋鈕,使光線亮度適宜。一般來說,觀察肝臟病理切片時,光線不宜過強或過弱,過強的光線會使切片圖像對比度降低,過弱的光線則會影響細節(jié)觀察。
旋轉物鏡轉換器,將低倍物鏡(如 4× 或 10×)對準載物臺上的通光孔。
調(diào)節(jié)粗準焦螺旋,使載物臺上升到合適位置,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切片。
奧林巴斯 CX33 顯微鏡觀察過程
低倍鏡觀察:
將肝臟病理切片放在載物臺上,用壓片夾固定好。
從目鏡中觀察,同時緩慢轉動粗準焦螺旋,使載物臺下降,直到看到肝臟組織的大致圖像。此時可以觀察到肝臟的整體結構,包括肝小葉的大致輪廓、匯管區(qū)的分布等。
移動載物臺,全面觀察整個切片,了解肝臟組織的病變范圍和大致特征。注意觀察肝臟組織是否有明顯的壞死區(qū)域、炎癥細胞浸潤、腫瘤結節(jié)等異常表現(xiàn)。例如,在肝硬化患者的切片中,可以看到肝小葉結構被破壞,假小葉形成;在肝炎患者的切片中,可能會觀察到肝細胞的變性、壞死以及炎癥細胞的浸潤。
高倍鏡觀察:
在低倍鏡下找到感興趣的區(qū)域后,將其移至視野中央,然后旋轉物鏡轉換器,換用高倍物鏡(如 40× 或 60×)。
此時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來微調(diào)焦距,以獲得更清晰的細胞和組織圖像。在高倍鏡下,可以仔細觀察肝細胞的形態(tài)、結構和細胞核的變化。例如,觀察肝細胞是否有腫脹、氣球樣變、脂肪變性等;細胞核是否有增大、染色質增多、核仁明顯等異常。
觀察炎癥細胞的類型和分布。常見的炎癥細胞有淋巴細胞、巨噬細胞、中性粒細胞等,不同類型的炎癥細胞在不同的肝臟疾病中分布和數(shù)量有所不同。例如,在病毒性肝炎中,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;在細菌感染引起的肝臟炎癥中,中性粒細胞可能會增多。
注意觀察肝臟中的血管和膽管結構。觀察血管是否有充血、血栓形成等異常;膽管是否有擴張、膽汁淤積等表現(xiàn)。例如,在肝內(nèi)膽汁淤積性疾病中,可看到膽管擴張,膽管上皮細胞增生等改變。
奧林巴斯 CX33 顯微鏡注意事項
操作過程要輕柔,避免對切片造成損傷,同時防止切片上的蓋玻片滑落。
調(diào)節(jié)焦距時要緩慢,特別是在高倍鏡下,防止物鏡與切片接觸過近而損壞物鏡或壓碎切片。
觀察過程中保持顯微鏡的穩(wěn)定,避免外界震動干擾觀察。
由于肝臟病理切片的圖像較為復雜,需要結合臨床資料和相關病理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。
如果需要對觀察到的圖像進行記錄或分析,可以使用顯微鏡自帶的成像系統(tǒng)或拍照設備,拍攝典型的圖像以便后續(xù)討論和診斷。